殡葬是人类自然的淘汰,是对死者遗体进行处理的文明形式,是社会发展的产物,也是文化传统的组成部分。殡葬原是土葬的文言用词,现在殡葬指的是处理死者的遗体的方法和对死者的哀悼的形式。包括发讣告、向遗体告别、开追悼会、致悼词、送花圈、挽联、出殡送葬、安葬、安放骨灰盒等一系列的丧葬事项。
佛教主张超度亡灵是在七七期,如果过了七七期之后,亡灵托生的类别已成定案,再做佛事,就只能增加他的福分,却不能改变他已托生的类别了,如果一个人,生前作恶很多,注定来生要托生畜类,当他死后的七七期中,如果有孝属亲友为他大做佛事,使他听到出家人诵经,当下许悔,立意向善,他就可以免去做畜牲而重生为人了,而道也认为超度是在他“七魄”没有散尽之前。
经过了初丧,哭丧,做七,送葬,等仪式之后,最后的环节就是下葬了,这是死者停留在世间的最后的时刻了,一般都非常郑重其事,由于各个民族所处的生存环境不同等原因,汉族主要是实行土葬,墓地是死者的最终归宿,所以墓地的选择是埋葬死者的头等大事。墓地要选在地势宽广,山清水秀的地方,找出生气凝结的吉穴,从而可使死者安息地下,庇佑子孙。
清明,冬至祭扫:清明,冬至是民间祭奠亡者和骨灰落葬的重要时节,在这二个节气里,人们偕老扶幼,全家出动,有的踏青扫墓,拔草除尘,清洁墓地,也有的到殡仪馆骨灰寄存室或其他陵园骨灰寄存室,看望已故亲人,寄托哀思。